灵魂的盛宴–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第二天 / 阿姆斯特丹,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灵魂的盛宴–、、. 第二天 /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

(一)

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天,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是阴天,但是阿姆斯特丹空气宜人。

早习惯了北京上海式的不见天日,阴霾与积云已说不清区别道不明真相。

何止北京上海,国内哪个省会城市不是如此,早年的夏季四大火炉早就发展成了四十个,季节也由四个进化精简为两个。

后薄时代的大连市政府官员们,顷刻间颠覆了前市长苦心孤诣打造适宜旅游安居的干净漂亮的小大连的夙愿,成功地用五年时间制造了据说根除需要五十年的雾霾,使得大连从2008年起成了一年比一年乌烟瘴气的大大连。

于是就本能地以为,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的荷兰之首都,也应是概念中的大都会。

置身于阿姆斯特丹,才明白,原来大都会也是有四季之分的,秋天是仍然存在的。

这是我造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所以不知道其它国家其它地区是否都象这里,后来发现至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都很类似。

到了荷兰,我的第一个被颠覆了的观念是大城市应该街道超宽、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因为在阿姆斯特丹,根本见不到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大连的中山路那样的大马路。

然后第二个被颠覆的观念是,大城市都没有四季之分。荷兰告诉我,出太阳是晴天、不出太阳是阴天依旧是那里大城市的自然规律。

<插图:阿姆斯特丹的运河风光>

(二)

在荷兰吃的第一顿早餐,是在旅店里吃的,价格是5欧。

因为初来乍到欧洲,所以对5欧意味着什么还没概念。如果换算成40多块人民币,似乎就不便宜。但是出于便利,就还是付了5欧在旅店吃了早餐。

早餐是自助,品种齐全,有新鲜的梨、水果罐头什锦、西红柿、黄瓜、果汁、牛奶、面包、蛋糕、各种火腿肠的切片和奶酪。

后来在街上买一个热狗4欧、买一瓶饮料2.5欧,才知道5欧的自助早餐是多么地经济实惠。也明白了在欧元流通区,1欧元的价值大致相当于国内的1人民币,比如乘坐十几公里的城际火车是4欧左右、乘坐几站市内有轨电车是2欧或3欧、买瓶汽水饮料2.5欧。

再后来住过二、三、四、五星概念级的各类酒店,多数时候住没有星级的青年旅店或私人旅馆,吃过的早餐价格有5欧、8欧、10欧、15欧的,味道却没有比头两天吃的5欧的早餐好到哪里去。15欧的五星级早点只是点心的品种花样比较多而已,同样5欧价格的别家旅馆的早餐也都不如阿姆斯特丹的这个住了两夜的第一家旅馆。

于是,又一个观念被颠覆了。在国内,酒店或旅馆的早餐都是比外面的餐馆贵得多的,所以如果想省钱,预定酒店就不要含早餐的价格,而是跑到大街上随便吃。但是在荷兰,后来发现比利时也一样,酒店的早餐比自己在街上买东西吃便宜多了。

何况,荷兰和比利时的大街上好像根本就没有卖早点的餐馆。他们有不少餐馆只卖正餐晚餐的,或者即使有午餐也只卖三明治之类的速食。所以除非找到一些卖披萨、汉堡的店面,想在大街上吃早点都很难。

后来也在不同的地方吃过不同的晚餐,价格从12欧到32欧不等。第四个被颠覆的观念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的餐饮价格没有什么大城市和小乡镇的区别,更没有知名景点和僻静街区的差异。

在国内早习惯了花样翻新防不胜防的挨宰,景点卖东西尤其吃的东西比居民区贵三、四倍,国人已视为正常。别的嫌贵你都可以忍着不买,唯独饭你不能不吃啊,所以卖吃的尤其要狠狠地宰你,不但要很宰你还要很难吃,又难吃又宰人那才叫名利双收呢。

但是在荷兰和比利时,无论是在荷兰国立博物馆内的咖啡厅还是在比利时街头卖什锦派的流动亭子,一瓶芬达的价格都是2.5欧。所以在荷兰和比利时,无论是在大型博物馆还是在森林公园,无论是在繁华的市中心还是在安静的后街,只要饿了就随便找家餐馆咖啡厅、只要渴了就随便找家卖冷饮冰淇淋的店铺,大可不必担心挨宰,更没必要为了省钱而特意跑到偏僻的地方找吃的。

当然最省钱的方法是到超市里买吃的东西,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但是如果在博物馆一边参观一边喝饮料,就会被工作人员很不客气地制止、然后告诉你馆内有餐馆和咖啡厅。在任何一个博物馆观察四周,就会发现,没有人会在博物馆手拿饮料边走边喝,当然更没有人大声喧哗、除非偶尔有一群孩子团体参观。

于是自然而然地入乡随俗、明白吃喝的动作是要在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艺术对历史的尊重。

<插图:阿姆斯特丹的街景>

(三)

那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门票记录着我的入场时间,9点18分。

是荷兰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80个展厅根据编年顺序展示8000件艺术品和历史文物,讲述荷兰从黄金年代到现代800多年间的精彩演变。

门票15欧元。门票上面写着有效期:从2013年9月20日9点18分,至2014年9月20日3点。到现在也没搞得懂,这是一次入场的有效期,还是这一年内可以反复入场?如果可能的话,芝兰之室,何妨多入几次?

6个小时走下来,一分钟也不舍得歇息,走出荷兰国立博物馆, 感觉腿再迈不动步子了。但是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室外花园,绿油油的草坪、白晶晶的喷泉以及质朴可爱的雕塑,就立刻觉得神清气爽了。

从国立博物馆沿着一个长长的步行街走下去,大约十分钟左右就会走到梵高博物馆。

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约为全部作品的4分之1,另有素描几百件,以及他几乎全部的书信。博物馆大致是按照创作的年度为线索布展梵高的画作的,一路浏览,从描绘掘煤工生活的早期作品直到在法国南部时的晚期作品,《梵高传》中的情节仿佛一一再现,生动的画作仿佛就是画家的呼吸。

走出梵高博物馆的时候是5点多,在里面呆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前面荷兰国立博物馆的6个多小时,中午没吃饭,因为时间紧迫也没舍得坐下啦歇息,就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但是我还有一个在那天的计划里非去不可的地方–,于是马不停蹄地按图索骥去了。

<插图:>

(四)

看着地图走路,还是迷了路。

如果说荷兰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地图做得不够精确。不仅是供观光客使用的单页地图,而且是城市公交站附近等处的大幅地图,都是只能看个大概、千万不能去较真儿。门口100米处的一个地图上,就把位于某路以北的和平宫画到了路南。单页观光地图更是仅供参考,如果严格地按照地图的方位走,基本上回回走错。

后来发现比利时的地图更离谱,一路上唯一一个不免费提供地图而是卖0.5欧的观光地图就来自Grote Markt中的一个咨询中心,而那张地图却是此行见过的最滥的地图。

为打听伦勃朗故居,又问了几个人、绕了不少路,终于于6:05分到达。

伦勃朗故居Museum Het Rembrandthuis 始建于1606年,Wilhelmina女王于1911年将伦勃朗故居改造成博物馆开放,展有伦勃朗的大部分油画作品以及200多件蚀刻板画。

伦勃朗被誉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还有近100幅自画像。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伦勃朗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杜尔普医生的解剖课》(现藏海牙莫里茨皇家博物馆)、还有《参孙被弄瞎眼睛》均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因其画作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和他的妻子》、《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等。

亲眼目睹那些曾经在书报杂志上见过黑白或彩色相片的大作原本,是旅欧所期待的最美好的精神盛宴。所以,国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和伦勃朗故居,就被列为我的行程表中阿姆斯特丹的三个必去之处。

到达的时候刚过6点,却发现那里6点钟关门。关门的先生一边把我往外撵一边说,明天9点开门,你明天9点再来吧。

当时明明看到门上写的开馆时间是10点到18点,却听信了那个人,心想也许明天是星期六所以会不一样吧,好比刚刚出来的梵高博物馆就是平日5点关门、但周五会10点关门。

所以第二天早上8点40我就去等着开门了,却被一群比我还早等着开门的画迷告知开馆时间是10点。

最终,还是咬咬牙,错过了伦勃朗故居。

<插图:伦勃朗塑像>

<插图:伦勃朗故居外景>

(五)

那天进不去伦勃朗故居,就索性慢慢地去逛运河岸了。

原本是想坐船,却记得码头好像在中央车站附近,等走到那儿基本也黑天了,于是干脆继续苦了我的腿脚。好在路边随时都有可以坐着休息的地方,沿街的民居门口一般也都放着把防腐木长椅,走走停停地领略运河风光也实在是别样的享受。

无意中走到了头一天寻寻觅觅而未果的过磅房Waag。据说17世纪时那里一层为过磅房,二层为各种行会活动场所。伦勃朗的成名作《杜尔普医生的解剖课》就描绘了当时外科医生行会在那里上课的情景。过磅房现在已改为餐厅,但是那童话中的古堡般玲珑奇趣的建筑仍勾起人无数的想象。

<插图:过磅房>

想重新看看老教堂OudeKerk,就顺路又去了一趟。据说那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教堂。那一带还叫德瓦伦DeWallen,是阿姆斯特丹的主要红灯区。

傍晚在我为找伦勃朗故居而徘徊在一个路口的时候,曾经有一辆小车停在我身边,车窗被摇开、探出一个亚洲黄人的脑袋,居然用中文问我:请问你知道红灯区在哪儿吗?我们刚租车开到这里,不熟悉道路。我楞了一下,然后把手中的地图摊开给他们看,指着老教堂的方向告诉他们:听说是这里,你们要往前开两三公里再左拐。

老教堂占地面积约三千三百平方米,其基础是一个人工土堆,被认为是这个沼泽地带最坚固的地基。这座教堂的屋顶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木制拱顶,其爱沙尼亚木板追溯到1390年,拥有欧洲顶级的声学效果。许多音乐会在这里进行,包括BBCSingers和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地面完全用墓碑铺砌,其原因是这座教堂兴建在一个公墓上。直到1865年,当地居民继续埋葬在教堂范围内。在老教堂有2500个坟墓,埋葬了10,000名阿姆斯特丹市民。

<插图:老教堂>

沿着老教堂边的胡同没多久,就又到了中央车站StationAmsterdamCentraal。这坐于1889年启用的铁路车站至今是荷兰的交通枢纽。屋顶跨度约40米,由英格兰德比(Derby)的Andrew Handyside and Company所制造。从中央火车站入口处可以看见两侧各有一座塔楼,其中面向火车站时右侧塔楼为,据说左侧塔楼的“针”总是呈上下方向却是风向标。因为对于经常驾帆船、用风车、与风打交道的荷兰人来说,了解风向和知道时间一样重要。我却无论如何没看出来。

沿着我来的方向顺时针拐弯,就再次路过头一天去过的股票交易所Beurs Van Berlage了。在荷兰的黄金年代,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09年成立,同年世界上第一座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当年几乎所有阿姆斯特丹的市民都拥有股票,据说阿姆斯特丹市长的女佣也购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是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

如今,股票交易所是独特的文化中心,全年都会有音乐会和建筑展。最近的一个展览项目叫“体验梵高”,真的真的很想去,但实在是没有时间。

再次路过达姆广场,就是,忍不住又重新给新教堂和王宫拍照。

新教堂是建于15世纪的晚期歌特式建筑,由于1815年以来荷兰的历代国王和女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而闻名。

王宫是荷兰女王接见外宾、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原为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建于1648年,历时8年,花费超过70吨黄金。建筑全部采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建造完成。外部墙面的雕刻精美绝伦,描绘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向阿姆斯特丹女神进献礼物的场景。据说内部装饰华丽而考究,墙壁及天花板的绘画数不胜数,全部由伦勃朗等黄金时代著名的画家完成,在市民厅的大理石地板上还绘有世界地图。

王宫还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它的石砌地基是由埋于地下14-16米的13659根木桩支撑的。这是由于阿姆斯特丹地势低洼,湿土松软,难以用常规办法打地基,于是荷兰人把涂了黑柏油的木桩深深地达到地下,在木桩上用石块砌成地基,然后在地基上建造楼房,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座不朽杰作。惠更斯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建筑奇观——“木桩上的宫殿”。

王宫的建筑恢宏而庄严,炫耀着这座城市及它的市民们在黄金时代的财富与辉煌。但是比起紫禁城,真是小巫见大巫。荷兰的黄金年代,和明朝比,不是差的实力,而是观念不同。让百姓民不聊生却倾举国之力打造国王的府邸,炫耀的不是财力,而是落后与野蛮。

在达姆广场不远处的,是兴建于1620年-1631一座新教教堂,位于王子运河岸边,尖顶高85米、上有马克西米连一世的皇冠,为阿姆斯特丹最高的教堂。画家伦勃朗,安葬于那里的公墓中。

这些不胜枚举的名胜,错落起伏于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运河带,多想一一细致地探访啊。却终于,只是匆匆地拍了拍几张外景照片。

<插图: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夜景>

(六)

如诗如画的阿姆斯特丹,要想一一细数她丰富的内涵,岂是两三天所能做到?怎奈何我必须走马观花地来、浮光掠影地去。

在阿姆斯特丹,最遗憾的是错过了音乐厅Het Concertgebouw — 以堪称奇迹的音响效果在世界音乐界和建筑界独树一帜,与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波士顿音乐厅并称为全球音响效果最佳的三大音乐厅,是世界上演出最频繁的音乐厅。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也被誉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

百度旅游上说,每年从9月至次年6月在音乐厅,游客每周三12:30可欣赏到大约30分钟的免费音乐会。

到荷兰之前,也曾经计划着即使花钱也去听一场音乐会,结果,只是浮云般从音乐厅的门口飘过了。

世界太大、想去的地方太多,实在沉不下心来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发呆一周。那样的旅游方式对于我而言太过于奢侈。

也许在有些人听来,这只是个浮躁的借口,而我实在还说服不了自己。

岁数一年年变大、体力一年年衰退,相比于想游走的路的长度、生命实在太过于短促。

别了,阿姆斯特丹,我明天就要离开,带着对你满心的爱、收获、尊敬与祝福。

>>

海女

2013年10月9日夜至10月10日于大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