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拍摄伦敦地标的正确姿势(首发)

微博:@da-image(欢迎沟通)

http://weibo.com/u/2703141543


前言

image

前言

来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总有一些建筑是我们一定要造访的,即使时间来不及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上一眼,心里也才能得到“不虚此行”的满足感,这些如“夙愿”般的建筑便是地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铭牌。除了观赏、游览外,玩地标还有一个必选动作,那就是照相。无论是照地标还是拍合影,但由于其超高的出镜率,真正能让自己的地标照脱引而出确实还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游览一下的地标,并说说关于拍照那些事。


西敏宫与大本钟

西敏宫是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两院的所在地。工业革命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英国几乎引领整个欧洲长达1个世纪之久,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便源自这里。从东侧国会广场经过时,偶尔能看见身着盛装出入西敏宫的绅士与贵妇,想来也都是些大人物吧,同时这里也是欣赏大本钟的好位置。

image

我们最熟知的大本钟坐落在西敏宫最北端,虽然大本钟是现在我们对整个钟楼的称呼,但实际上大本钟原本指的是钟楼里5座报时时所敲响的那个钟的其中一座,而名字是由当时监制此钟的大个子BEN而来。最早的大本钟重达17吨,但没过多久就被敲坏了,后来的大本钟是13吨,启用之初没多久也被敲坏了一点,后来经过研究,工作人员改用了把小一点的锤子同时换了个角度继续敲,这一敲就敲到了今天。也正是这不完美的音色成就了大本钟的独一无二,它不停歇的钟声就像这个城市的心跳一般重要。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作为英国最热门的地标,西敏宫与大本钟的种种角度都已经被开发过,相对比较冷门的角度是在 南岸桥西侧下的桥洞中,利用桥洞的轮廓构图取景。像这张这样大面积展现桥洞细节的效果,在技术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光比的控制。


image



image

由于西敏宫和大本钟庞大的身躯很难在近处收下全景,而河对岸取景又太小,所以桥面上从南往北取景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桥面上还有伦敦的另一个几乎与大本钟齐名的地标,那就是红色双层大巴。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利用长曝光勾勒出红色大巴的轮廓线指向远景的大本钟。如果再加大一点难度的话,可以像第一张一样,在熙熙攘攘的桥面上驻足拍一张与众不同的环境人像。

image


照完大本钟回过头来便是著名的伦敦眼,其实伦敦眼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但其意义特殊,是欧洲人民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的“千禧轮”,其工程本身体现了欧洲各国的大合作,英国的钢筋、法国和意大利的零配件,而施工由德国完成。在千禧年过后原计划是要将其拆除的,但伦敦人民坚决反对,最后就变成了永久建筑保留了下来,后来的运营都是由各大公司赞助的,目前的赞助商是可口可乐,颜色是最难看的三色拼色。伦敦眼的运行非常安静,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了制高点,在这里看大本钟一点都不大,而整个城市确看不到边。突然间我明白了伦敦人反对拆除它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伦敦原本保守的天际线吧。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如果来得还不算晚,先去售票处东侧的旋转木马看看吧,如果还运行着是个不错的取景视角,不过我这张去的有点晚,周遭环境都已消失在黑暗中,所以干脆我就留了两道光轮。

image

image

作为文化名城,伦敦给我们贡献了太多标志性的场景,就在伦敦眼河对岸的路边便有几个伦敦味十足的红色电话亭,快来拍一张doc who吧。


伦敦塔最初是罗马人的要塞,不过木质的要塞早已荡然无存,如今结实的石质堡垒是紧随罗马人之后的又一位侵略者同时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成功的侵略者--诺曼王朝威廉一世所建,后来还经过三次扩建才形成今天的样子。它曾被用作多种用途,除了要塞、皇宫的基本功能外,还曾被用作监狱、军械库、藏宝库、造币厂、办公楼以及动物园(展出的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送来的三支误以为是豹子的狮子,而它们的雕像现在就在主入口旁),从这五花八门的用途上便不难看出这座建筑对英国人有多么重要。同时,在历史上伦敦塔的重要性也是非比寻常的,控制这里就相当于控制了这个国家。

地标拍摄与合影:作为防御工事的伦敦塔,其主要建筑都在高高的围墙内,个人认为在外面取景总是逊色了点,所以让我们进去拍一些有伦敦塔特色的照片吧。

image

利用大窗做柔光箱的城堡照

image

地牢照

image

女王卫兵照,别以为只有才有女王卫兵,由于伦敦塔里存放着属于女王的皇家珍宝,所以这里也有女王卫兵把守,而且这里还可以更近距离的和卫兵接触。

关于皇家珍宝的故事请看《跟着野史去旅行之英伦之宝》()

image

image

临走别忘了和beefeater合影哦


无论是从泰晤士河哪边过来,进入伦敦塔前你一定不会错过伦敦塔桥的身影,这座拥有中世纪风貌的吊桥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桥身可开启供船只通过。据说这座桥在一次开启中还将正在桥上驶过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出访车队一分为二,迫使克林顿不得不在桥头停下望而兴叹。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大部分人都是在塔桥西侧活动,其实和西侧相比,在桥东北角取景我更加推荐。

image

如果是和塔桥合影,其实真的是哪都可以,主要看光线就好了。这张的位置是在河南岸接近塔桥的位置,耐心等一等人就会变少。


伦敦作为现代欧洲文明的文化中心,仅在优秀的博物馆、美术馆就不是两三天能逛得过来的。除了这些知识盛宴外,西区的公园也特别多,海德公园、绿地公园、圣詹姆士公园,昔日的皇家猎场已成为今日寻常百姓沐浴阳光的休闲好去处,如果有时间在公园里散散步、逗逗松鼠、喂喂天鹅、追追海鸥,瞬间便可让你忘却公园绿地外无边钢筋水泥的大城市。诚然,这些公园虽然算不上绝佳的景点,但却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偷拍人文,关键要点就是:长焦、别忘了长焦哦

image

image

image

海德公园里有大量小动物和游客,无论是与小动物交流的照片还是悠闲的人文照片都是最能表现海德公园惬意气氛的好作品。

至于这里的人像照,其实怎么拍都不失那种宜人的感觉,如果还想再加入一些英伦元素,那就借辆漂亮的复古自行车吧,骑上它穿行在海德公园,这样的照片一定很英国。


下面的景点由于没有模特随行,就不能为大家一一展示合照了,不过还是会详细说明的:)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是皇家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和办公地,如何知道女王是否在宫内呢?看上面旗子便可,女王在时升的是皇家旗,女王不在时是英国国旗。不过这座皇家宫殿只有夏天才开放,而我也只能在门外徘徊了。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卫兵照

image

白金汉宫,单照白金汉宫单调了些,如果配上门口的维多利亚纪念碑在一起就别有一番味道了。

image

image



如果要拍个合影的话,比较推荐白金汉宫门前的皇家徽章和广场中央的维多利亚纪念碑周围的台阶上,都是不可多得的华丽背景,避开大量人群的干扰便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作品。


林荫道与水师拱门

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正对着的这条便是the mall(林荫道)。气派、优雅的大道也是英国皇室的迎宾道。大路的尽头是华丽的水师拱门,实际上就是一座跨越林荫道的过街楼,五个拱门中正中间这扇常年关闭,只有女王才能通过。这么别致的建筑据说因英国政府缩减开支在前两年已卖给了马来西亚人。据说很快这里就会被改建为一座豪华酒店,届时,和女王住对门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感受?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由于离骑兵营不远,这里是骑警的必经之路,所以耐心的等一等就能拍出很有特色的林荫道标准照。

至于合影方面,跟骑警沟通一下吧,只要别过分打扰到他们巡逻一般他们都会友好地配合的。


科芬园

通过水师拱门绕过和,经过国家肖像美术馆一路向更深的街区走去很快会到达科芬园。科芬园本是教会的花园,宗教改革后成为英国第一块广场,再后来便有了广场集市,历史悠久的广场集市一直延续至今,只是17世纪卖花、买菜的摊位变成了卖纪念品和小吃,唯一还在的是人群中展示各种高超技艺的街头艺人们,是他们将这热闹的广场气氛传承至今。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image

image

这里是拍摄人文的好地方,无论是艺人还是路人,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但需要提醒的是千万别过分窥探别人的私人空间,不能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他人反感的基础上,所以一直长焦镜头会让你觉得方便很多。

image

人像的话,就像这个小朋友一样,假装在看艺人表演不是很有感觉吗,当然我们大概不能坐在谁的肩头,所以找一个围观人少一些的节目会更方便你的拍摄。


离开科芬园往北不远便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一个震撼人心的地方。

大英博物馆的前身是皇家图书馆,而博物馆的建立要追溯到启蒙运动的年代,那是一个探险家的时代、一个充满求知欲的时代、一个充满了热情的光辉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人人都有责任努力学习、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借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圈地,探险家们从全球各地带回了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标本,起初标本都收藏在书柜里,就像现在的1号馆一样,后来经过分门别类慢慢地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从这里庞大的收藏便不难看出当时“日不落帝国”的疆域何其广袤。关于博物馆的宝贝请看《跟着野史去旅行之英伦之宝》()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大英博物馆标准照:中庭这只希腊风格的雄狮雕像与现代化穹顶的搭配很能体现大英博物馆所追求的现代化与经典相融合的理念,所以这样的构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明信片照。

image

然而我个人更喜欢1号展厅图书馆风格的复古风貌,这才是文艺复兴时代该有的样子。如果在大英博物馆里照人像的话,这个展厅最合适不过,无论是对着展品出神,还是坐在角落里看书,一定都会是文艺范十足的佳作。


大英博物馆中许多早期标本都被移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个完全属于启蒙时代的博物馆,就连建筑本身都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美好,站在博物馆二层,看着对面达尔文塑像上方漂亮的彩色玻璃窗,这里不就是自然科学的教堂吗?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这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角度,但也是最经典的,在这里取景可以一举收下复古的建筑、漂亮的梁龙骨架以及华丽的大窗,但这仅是一般游客的水平,要想让这张照片更出彩一点,要在静止的达尔文雕像和动态的人流上做做文章。所以,稳定的小三脚架便会是你成功的秘诀。

image

拍人的话,就像上图(这张是在悉尼,借用了一下)这样,找一件喜欢的展品,静静的观望吧。


在伦敦大火后重生的最重要的建筑莫过于圣保罗大教堂,正面门楣上用拉丁文书写的“we will rise again”寄托了当时一代人的希望。300年后,德国大面积轰炸伦敦时,奇迹般幸免的圣保罗大教堂又成为那一代人心中希望与坚持的象征。虽然西敏寺在英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圣保罗大教堂才是伦敦人的精神支柱。

地标拍摄与合影:

image

比起圣保罗大教堂正门前的广场,我更喜欢南侧这条车水马龙的大街,理由很简单这里看上去更伦敦、更有人情味。

image

另外在千禧桥南端的拐角处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由于我的焦段问题就没有样片来演示了,不过,可以借鉴一下这张,这是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铁路桥,两者异地而同理。


泰特美术馆

泰特美术馆是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地标,这与充满创意的现代伦敦气质相吻合。从旧发电厂改建而来的场馆本身就极富时代意义,馆内更是不乏新奇诙谐的作品,参观过程绝对是一种挑战想象力极限的体验。

在赞叹抽象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探索和高超技艺的同时,我却发现可能是引领创意界最前沿的泰特走得太快,甩我这样的普通人不知道有多远,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让我感到的依然是烦扰错愕、困惑不已,这,这真的都是艺术吗?

地标拍摄与合影:

这是一个能激发人创意的地方,无论以作品内容和周围环境来构图,还是以观众与作品主题来创作都是很好的选择。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还得说一件很重要的事,别人的经验都是拿来借鉴的,千万别被现有的经验禁锢住,就像《纽摄》上的名言:没有规则就是最重要的摄影规则。用心创作的作品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地标作品,才能帮助你在千篇一律的地标照中脱引而出。

谢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