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对比

我的购物车

您好,欢迎来到 华人邦 [全球华人优质生活社区 旅游 海淘 本地] [登录] [注册] 邀请返利

chenglei9854

互相关注已关注
0
粉丝
0
关注
1211
访问
  • chenglei9854:和黄投资欧洲3G笑在最后(2016-02-24)

    10年多一点以前,李嘉诚(Li Ka-shing)对欧洲3G电信业的投资得到的估值极低,里昂证券(CLSA)的分析师甚至将其戏称为“免费G”(free G)。他们揣测,如果这笔180亿美元的投资被一笔勾销,李嘉诚的旗舰企业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会遭到多么严重的打击。 然而,现名为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的和黄上周将其在意大利的移动业务与VimpelCom的意大利移动业务合并,交易价值达218亿欧元(合240亿美元)。 这起并购已经酝酿了两年多。它是一个最新的迹象,表明一度危及被称为“李超人”的这位香港大亨名望的电信业,现在看起来像是一笔正在结出硕果的长期投资。 过去,和黄的欧洲电信业务看起来并非前景光明。早年公司的现金流失十分严重:在终于实现盈利之前,该公司计入了186亿美元的资本支出,179亿美元的运营亏损。 那时在很多人看来,该业务就像是和黄不忍叫停的糟糕赌注。对于一家以理性对待资产组合著称的蓝筹全球运营企业而言,这一点本身就不同寻常。而且,和黄的电信品牌“3”(Three)基本上在进入的每一个电信市场都是最小的。投资者不习惯将和黄,乃至李嘉诚,想成规模较小、努力挣扎的弱势竞争者。 “整合花了这么长时间,一个原因是大家都以为和黄是卖家,而不是买家,”和黄的一名顾问解释道,“实际上他们谈论收购其它企业已有很久了。” 现在,随着每个电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的数量都减少了,那些尚存的运营商会发现,自己受到了更高进入门槛的保护。就算它们难以抬高价格,营销支出减少和其他协同效应也会提高它们的盈利能力。 意大利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又一个市场(目前合并还有待监管部门批准)。德国、爱尔兰和奥地利已经经历了这种转变,英国也可能紧随其后。 除了德国以外,和黄是上述每一个市场中的催化剂。考虑到更早之前,和黄如何沉着自信地驾驭着欧洲电信业的转变并斩获利润,其在3G电信业初期的经历显得更为惨痛。 1999年,和黄将英国子公司Orange出售给德国的曼内斯曼(Mannesmann),获得了双份的收购溢价,因为曼内斯曼本身又被沃达丰(Vodafone)收购。后来,沃达丰被迫将Orange出售给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让和黄又赚了一笔。 这几宗交易加在一起,为和黄带来了逾210亿美元利润——接着,这笔钱被和黄投资3G的成本(以极高价格获得牌照,加上随后的网络建设)消耗掉了。 突显李嘉诚交易撮合本领的是,他支付38.5亿英镑在英国取得了一个3G牌照,随即把35%股权出售给日本的NTT DoCoMo与荷兰的KPN,从中获利15%。不到两年后,上述两家公司都把各自的投资减记了80%,但和黄没有减记一分一毫。 和黄接着撮合了更多全球交易。它买入一些股份,卖出另一些股份,找到合作伙伴,并剥离一些部门,以便为一项直到2010年才实现营业利润(比计划晚了5年)的业务提供资金。 只要看一看和黄年报的小标题,就能看出电信业务对这家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和黄的业务遍布50个国家,范围非常广泛,从港口、房地产,到世界最大美容连锁店之一。 2006年,和黄使用的口号是极其乐观的“塑造未来增长”,尽管又一次未能在欧洲实现盈利目标。2008年,在每用户营收大幅下降之际,和黄选用的小标题是“坚实的基础”。 到2010年,和黄大声宣告“达到里程碑”,两年后,和黄谈的是“强劲增长”。 和黄高管在一件事上出名:他们不喜欢关于该公司应当被视为精明的资产交易商还是企业创建者的长期辩论。当然,李嘉诚的声誉建立在某些精明的抄底上——从在1967年的政治骚动期买入香港房产,到1979年以跳楼价买下和黄本身。 但需要考虑的另一点是,除了一家亚洲的多数股权公司,还有什么公司能够忍受困境这么久?很可能没有。这些最新的交易至少表明,和黄正在利用自己的交易撮合能力打造自己的企业。

    [查看原文]
    暂无回复来自:欧洲投资
  • chenglei9854:欧洲成中企投资并购新热点 去年对欧投资升44%(2016-02-24)

    在去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参观者在中国企业联合馆内中国南车生产的“和谐号”高铁模型前驻足。新华社发 星岛环球网消息:今年2月初,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愿以约430亿美元价格收购世界最大农化、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如这一交易达成,将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新纪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海外投资不断增加,其中欧洲成为中企投资并购新热点,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创下新纪录。 “欧洲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技术实力,中企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报道,2015年3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约7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意大利大型轮胎企业倍耐力(Pirelli);同年7月,海航集团收购了世界最大的航空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瑞士国际空港服务有限公司……随着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全球海外投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是5年前的3倍。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和美国荣鼎咨询公司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这一转变使中国从全球海外投资中不起眼的参与者,一跃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占全球海外投资总额近10%。其中最抢眼的是,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创纪录,达200亿欧元,较2014年上升44%。过去5年中国平均每年对欧投资达100亿欧元,而5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0亿欧元。该报告预计,中国海外投资增长势头将持续,未来5年内中国每年向海外投资可达2000亿美元。 法国鲁昂高等商学院亚洲商业战略管理专家张海晏教授告诉记者,各方面数据都显示,中国对欧投资正在大幅增长。中国大型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正抓紧机会跻身全球性企业行列。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曾表示,欧洲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技术实力,中国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实施其全球化战略。 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中国对欧投资策略正在转变,投资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国家的特定领域,投资目标从高科技到先进服务业,从著名品牌到一般消费品都有涉及。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最多的领域包括自动化技术、房地产、旅游、科技信息和金融。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海外投资越来越青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中国工商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长期参与协助中企“走出去”,为之提供融资服务的中资银行,10多年来,工行参与协助的中企投资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大幅增加,中企对欧投资并购在持续升温中。 “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宏观经贸形势良好发展的强大支撑” 报告指出,中国对欧投资70%来自国企,对欧投资最多仍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大传统国家。 据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统计数字,2015年中国企业在英完成并购(参股)和绿地投资(创建投资)22起。株洲南车以2.29亿英镑全资收购英海洋工程企业SMD,向海洋工程深海装备领域拓展;吉利集团投资3亿英镑在英建设融研发和生产一体的全新工厂,生产下一代纯电动和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山东永泰投资2800万英镑,在英国收购日本本田旗下UYT汽配工厂;千百度公司出资收购英国知名玩具品牌哈姆雷斯;中国港湾公司中标英国斯旺西湾潮汐发电项目……此外,中资企业继续进军伦敦房地产市场,丰富国际资产配置:平安集团、泰康人寿相继斥资收购伦敦金融城房地产项目,海航集团收购伦敦路透社总部大楼。 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英国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优选目的地。中国企业投资领域涉及金融、贸易、电子通信、医药、石化、高端制造、研发等领域,投资足迹遍布英伦三岛。中国企业坚持走本地化路线,注重可持续发展,经营绩效不断改善,同时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当地就业,改善了民生。 尤值一提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企业签署经贸协议30余项,总金额数百亿英镑。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金额180亿英镑,是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在重大战略行业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中方将出资60亿英镑,持有欣克利角C项目33.5%的股份,创下了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最大单笔投资,也开创了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核电站的先例。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沙逊勋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英国的投资近年来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中国投资的额度不断扩大,领域持续拓宽,覆盖基础设施、商业地产、品牌网络、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等诸多方面,而且潜力巨大,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落户英伦,把投资带向英国,助力英国的经济发展。他认为,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宏观经贸形势良好发展的强大支撑。 “中国对欧投资增长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不断进步增长的自然结果” 报告也显示,中企对欧投资范围正逐渐向南欧和东南欧延伸。2015年,几乎每个欧盟国家同中国都有着双边经济往来。通过与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计划,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这一欧洲发展潜在增长点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2015年9月,罗马尼亚政府宣布,将与中国华电共建600兆瓦燃煤发电厂;2015年11月,在中国和匈牙利、塞尔维亚政府领导人见证下,中国与匈牙利政府就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的开发、建设与融资合作达成协议,中企联合体与塞尔维亚政府及企业代表签署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合作总合同。 报告的作者之一、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米克·霍泰瑞认为,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拥有世界先进科技与服务的欧盟,成为中企关注的投资区域。正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对欧投资加大的趋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中国将成为欧洲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中国对欧洲投资的持续增加,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报告因此建议,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应确保尽快调整相关政策,包括尽快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尽早解决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等问题。 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欧洲又如何看?欧洲著名雇主组织商业欧洲国际事务部负责人路易莎·桑托斯告诉记者,欧洲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欧洲各国市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持开放态度,欢迎中国参与到欧洲经济中来。投资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不断进步增长的自然结果,桑托斯坦言,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非常支持中国与欧盟尽快达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欧中企业更好地进入对方市场,避免遭受不公平待遇。

    [查看原文]
    最后回复时间:2016-02-24来自:欧洲投资
  • chenglei9854:欧洲大把机会;(2016-02-22)

    比尔盖茨早在2013年就以1.135亿欧元购入西班牙最大建筑公司西班牙营建集团(FCC) 6%的股份;李嘉诚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投资了200多亿美元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车厢制造商,投资触角伸向欧洲的各个角落;万达集团王健林拟大举进军葡萄牙,投资额高达10亿欧元,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出手收购了一家德国公司。

    [查看原文]
    最后回复时间:2016-02-22来自:欧洲投资
  • chenglei9854:机会来了(2016-02-22)

    近几年,欧洲众国经历了的经济上的调整,整体经济已处在一个底部,而人们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例如房产、运输、银行业等产业都处在了最具潜力的投资临界点。很明显,国内的企业大佬都看到了欧洲百年难得一遇的最佳投资机会,纷纷举牌进军欧洲。   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英国、匈牙利, 郭广昌带领的复星集团、吴培国带领的苏美达集团、马泽华带领的中远集团、任正非带领的华为集团等企业都已抄底欧洲。从“股神”巴菲特到墨西哥富豪斯利姆,再到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等各界富豪纷纷晋身欧洲,给移民投资带来了一个重要讯号,即欧洲市场非常具有投资的潜力和升值空间,足以可见名人富豪们对欧洲经济和投资市场潜力的看好。

    [查看原文]
    暂无回复来自:欧洲投资